
什么是红茶?
红茶就是一种,最初基于绿茶没做好,而生出来的新的茶类。
最初的最初,桐木关的茶农在做绿茶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要把它做成红茶。
没有想过把它做成black tea,最终成为风靡全世界的饮品。
红茶的诞生就是一个历史的偶然。
据传,是某一年,桐木关的茶农奉命要向上面上贡一批上好的绿茶,但由于那一年交通不便,绿茶做好之后,在运输的路上耽搁了。
正巧碰到特殊的天气条件,特殊的潮湿气候,那一批绿茶,还发酵了。
正常,绿茶是不发酵的。
那批发酵了的绿茶,便不能成为上缴的货品,只能留在家里,继续让它发酵下去。
没承想,就这样的阴差阳错,反而做出了另外一种橙黄色茶汤的茶类——红茶来。
这发酵出来的茶叶,论香气滋味口感,都跟绿茶完全不同,是另外一种个性与特色。
于是,这种新发明的茶,它的制作方式便在茶界传播开来,相继地,除了桐木的红茶,便有了中国其它地方的红茶。
到了雅片战争之后,洋枪洋炮抢走了桐木关的茶树,也抢走了桐木红茶的制茶技术,把它们种植在了斯里兰卡与印度,并在那些地方,建起了大型的红茶厂。
自此,桐木红茶便走出了桐木村,走出了福建,走向了世界。
以一种并非自愿的方式,闻名于世。


红茶的分类?
红茶按制作工艺来分,分为三类,分别是:红碎茶,小种红茶,工夫红茶。
红碎茶,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流行的一种红茶制作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增加红茶的产量,让全世界的人,不同阶层,不同消费水平,都可以喝到红茶,感受到红茶的风味。
它的做法很简单,就是采下来叶片类的红茶——芽头先采下来做了其它的茶,印度和斯里兰卡天气热,茶树长到后面全是大叶子,等级较为粗老。
为了把这些纯叶子的茶分出等级来,聪明的制茶师们想出了切碎的办法。
成品红茶们先过筛,把最碎的碎末筛出来,按吨卖出去——东南亚以及小绿本喝的低端红茶,就是这一款。
筛过的红茶,切碎,之后再筛,把相对较碎的筛出来,把这一批里最碎的也筛出来。
这样几次之后,就分出了大约五种碎度的红茶。
按叶片碎的程度不同来定价,越碎的越便宜,越大片的越贵。
小种红茶,则是红茶界专门留给红茶起源地桐木村的桐木红茶的最后一点尊严。
小种红茶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只有采自桐木自然村方圆一定范围内的茶青,按照正山小种红茶工艺制作出来的红茶,才能称作正山小种红茶。
按世界红茶的诞生以及历史沿革来看,正山小种红茶,是最传统,最初的红茶;正山小种的工艺,也是最传统,最初的红茶工艺。
从这一点上来说,世界红茶发源地的牌子颁发给桐木村,是实至名归的。
工夫红茶,是最近才兴起的一种红茶的加工制作方式。
是在小种红茶的工艺基础上,进行的改良。
发酵程度降低了,茶叶的等级提高了,并且,不用过红锅了。
整体风格更清新,更灵动,更年轻。
如果小种红茶是天山童姥,那工夫红茶就是李秋水的小妹子,青春活泼,娇俏可人。
让逍遥子默默地爱了一辈子。


新手喝什么红茶?
如果是刚入门的新手,建议喝正山小种红茶。
正山小种红茶的工艺是最传统,最原始的那种红茶工艺,是没有经过改良的红茶工艺。
这种原始与传统的好处就在于,正山小种红茶的发酵程度,相对其它红茶,是最到位的,是最高的。
大约是60-80%左右的一个发酵程度。
发酵程度如此之高,青味与其它的一些杂味异味,便早早远离了茶叶。
冲泡起来,茶叶的汤水会比较柔滑,没有那么多苦涩味。
尤其,传统的小种红茶工艺,还有一道“过红锅”工艺,它能让发酵出来的那些优秀的,对人体极为有益的物质们,稳定住,固定住,并最大程度地保留下来,保留在茶叶细胞里,让我们喝下去。
这样的红茶,是红茶界的正统风味。
于新手而言,是最好的入门方式。
正如少林工夫的入门,不是要挑三年的水,先练好下盘工夫么?
道理是类似的。


泡红茶用什么茶具?
冲泡红茶的茶具,建议是白瓷盖碗,玻璃公道杯。
白瓷盖碗投茶量标准,不吸香吸味,并且出汤迅速,不易闷杯,能让我们喝到一泡原汁原味的红茶汤。
玻璃公道杯,通透光亮,让我们可以无遮无拦地看清汤水的颜色,汤水中是否有杂质,等等。
一边观赏,一边喝茶,收获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
当然,如果是自己一个人喝茶,而且是在办公室,不方便摆出盖碗与公道杯这样大的阵仗,那就选择马克杯泡法。
取一只马克杯,350毫升左右的,投2克干茶,沸水冲泡,放到温热就可以喝。
虽然不能闻香,但芳香分子落入汤水中,喝下去,也是很馥郁的。
工作闲时,喝一杯香汤,别提多惬意了。
也是一种很好的解压方式。
什么办公室正治,都融化在这一杯红茶汤里了。
放下杯子站起来的时候,胸中的块垒早已经被浇融。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