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个岩茶基础知识,核心特征、工艺、品鉴及文化,助你快速掌握武夷岩茶
一、岩茶是什么?
-本质:半发酵乌龙茶(青茶),主产福建武夷山景区及周边。
- 核心特征:"岩骨花香"——茶汤醇厚如骨(岩骨),香气清幽似花(花香)。

二、为何叫"岩茶"?
- 风土决定:茶树生长于丹霞地貌的岩缝中,吸收风化岩矿物质(如钾、锌),形成独特"岩石味"(岩韵)。

三、代表品种
- 三大当家:
- 大红袍:岩茶之王,拼配居多,具兰花香、焦糖香。
- 肉桂:辛锐"桂皮香",霸气辛辣,有"马肉"(马头岩)、"牛肉"(牛栏坑)等细分。
- 水仙:醇厚"兰花香",树龄超30年称"老丛水仙",带苔藓味。

四、岩韵是什么?
- 感官四字诀:"活、甘、清、香"
- 活:茶汤滑润有生命力;
- 甘:入口微苦速化,回甘迅猛;
- 清:汤色澄澈,气息纯净;
- 香:香气落水,杯底留香持久。
五、核心工艺:做青与炭焙
- 做青(关键):摇青 静置交替5~8次,耗时8~12小时,形成"绿叶红镶边",激发花果香。
- 炭焙:荔枝木炭低温慢焙数十小时,定香增韵,焙透的茶耐存不返青。

六、外形与汤色特征
- 干茶:条索紧结扭曲,色绿褐油润带"宝光",叶背有炭焙"蛤蟆背"(凸起小白点)。
- 汤色:橙黄至琥珀色,清澈透亮;叶底:软亮匀整,边缘呈暗红色(红镶边)。

七、山场等级:正岩>半岩>洲茶
- 正岩:景区核心坑涧(如"三坑两涧":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流香涧、悟源涧),岩韵最强。
- 半岩:景区边缘丘陵,岩韵次之。
- 洲茶:溪边平地,岩韵最弱。
八、冲泡技巧
- 水温:100℃沸水激发香气。
- 快出汤:前3泡5~10秒出汤,后续逐泡 5秒。
- 器具:紫砂壶或白瓷盖碗,忌焖泡!

九、耐泡度与存放
- 耐泡:正岩茶可泡7~10道,香气持久。
- 存放:足火炭焙茶密封避光可存5~10年,随陈化更醇和;清香型需3年内饮用。
十、文化符号
- 母树大红袍:九龙窠6株母树已停采,20克曾拍出20.8万天价。
- 非遗技艺:2006年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茶俗:春季"喊山祭茶"仪式,开嗓喊"茶发芽!",祈愿丰收。
一句话总结:
岩茶喝的是"风土 匠艺"——丹霞岩缝养其骨,做青炭焙赋其魂,活甘清香见真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