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暴雨,北方暴热,最近的天气真应了一句话: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诸如“河南农户一人浇地60亩,广东居民一周没见太阳”、“山东沂蒙山果农跪地祈雨”等与极端旱涝不均相关性新闻引发热议。

随着南方雨水不断,北方持续高温,一方频发防汛预警,另一方农作物饱受旱灾,“南涝北旱”现象加剧对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显著影响。
地区不同带来的极端气候差异,也会造成南北方茶叶贮藏方式差异化。正值618购物节,相信不少茶友们都囤购了心仪的茶准备存起来。

那么,南涝北旱之下,南北方茶友在贮存茶叶时都需要注意什么呢?一起来了解下怎样存储才能不毁好茶吧~
南方存茶要点
近期,江南、华南、云南、贵州等地连日来的降雨或极端强对流天气,带来了大量的湿气,这为存储茶叶带来不小的麻烦。
通常来说,含水量6%以下的茶叶品质相对稳定,若含水量超过8%则易陈化;而当茶叶含水量>12%,就极可能发霉变质。

国内相关研究以不同湿度条件(高湿80%~90%RH、环境湿度40%~50%RH、低湿20%~30%RH)贮藏炒青绿茶进行维生素C、多酚类物质的对比研究。
该实验还采用色差测定仪测定原料的色泽(L:亮度、a:有色物质的红绿偏向、b:有色物质的黄蓝偏向、E:样品与校对白板的色差值)变化分析。

由上图可知,在相对湿度高达80%~90%的环境下,茶多酚受高湿影响氧化速度很快,呈明显下降趋势,茶叶中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且波动很大。
而随着贮藏天数的延长,高湿环境下绿茶色泽中的L、a值上升明显,b、E值明显下降,感官上茶叶色泽明显加深,香气明显变淡。
在环境湿度下,茶多酚和维生素均略呈下降趋势,茶叶色泽变化也不明显,香气略变淡;而低湿环境下的茶多酚下降幅度小,维生素C明显下降。

这表明低湿干燥的环境中,会促进维生素C氧化,但会抑制茶多酚氧化,即便贮藏时间增长,茶叶整体的色泽和香气也无明显变化,品质稳定。
可见,低湿度环境贮藏更利于茶叶品质,因此南方茶友这期间存放茶叶一定要侧重防潮!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离地离墙存放
湿气重的南方存茶时,首先要注意的是茶叶不要直接贴近地面、或紧挨着墙壁放置,以免地面和墙壁返潮导致存储的茶叶受潮引起发霉变质。

因此,不管是单饼、整提或整件茶叶,都建议南方茶友至少在离地面、离墙距10~20厘米的地方架设存茶空架,避免茶叶受潮,利于转化。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存茶的房间最好不要设在一楼,南方连续暴雨发生的水涝无法及时排出,很可能涌入低楼层,让存储的茶叶“泡汤”。
2、密封保存茶叶
无论什么茶叶,最好不要让茶叶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建议密封包装后再保存。一来是可以有效隔绝空气中的湿气,避免茶叶受潮发生氧化。

再者,茶叶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容易吸收异味,密封茶叶的第二重作用就是隔绝异味,保障茶叶不吸入其他异杂味,滋味纯正。
由于南方近期多降雨,空气中湿度较大,建议可采用常见的三层包装法,即铝袋、塑料袋、纸箱等加强密封茶叶,可有效避免受潮。
3、不要频繁开箱
多雨之季,一些南方茶友在密封好茶叶后,总是担忧茶叶会不会受潮、发霉,所以忍不住会频繁地开箱检查,这样的举动真是好心办坏事了。

即便是每次开箱检查的时间不长,也难以避免空气中的湿气侵入到存储的茶叶里,检查次数多了很可能加大茶叶受潮的可能性。
从而使得茶叶出现质地变软、香气变淡、霉变发臭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因此在确认茶叶已密封保存后,最好还是减少开箱检查或取茶饮用。
4、存茶空间通风
南方水涝之下,空气中不可避免的湿度高,除了密封茶叶,还可以在存茶空间内放上湿度计,以随时监测环境湿度便于调整。

当暴雨来临时要及时关好门窗,避免存茶空间湿度过大,待雨停之后再开窗适当通风,若监测到湿气仍然过高,可打开空调除湿,或放置抽湿机祛湿气。
此外,也可以放置一些竹炭,在除湿的同时有效吸附异味。等到下雨时再及时关紧门窗,避免降雨中的水汽大量侵入存茶空间。
北方存茶要点
北方旱情持续发展,华北、黄淮、江淮等部分地区出现已播作物受旱,多省启动干旱防御措施,贮藏环境的温度高低也会影响茶叶品质。
对此,相关科学实验设置5℃、-10℃、-20℃三个低温度贮藏信阳毛尖茶,并依次在贮藏第0天、30天、90天、210天时取出以35℃热风温度补偿10分钟后进行测定分析。

结果如上图所示,信阳毛尖茶含水率与贮藏时间呈正相关,且在5℃存储210天时含水率最高达111.45%,而在中后期的温度补偿后,含水率减少约30~50%。
这表明在较高的温度下长期贮藏时,温度补偿处理可有效抑制信阳毛尖茶存储期间含水率的增加;而低温贮藏时,温度对毛尖茶含水率无显著影响。

此外,低温(-10℃、-20℃)能有效抑制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且在-10℃下效果最佳,降幅仅为24.97%,而5℃贮藏时叶绿素降幅高达28.18%。
经过温度补偿处理后,-10℃下叶绿素降幅低至19.59%,5℃下可显著减少28.57%的叶绿素损耗。可见,低温和温度补偿相结合的储藏方式更有利于叶绿素的保留。

叶绿素是构成信阳毛尖等绿茶干茶色泽、汤色和叶底的主要色素成分,其含量保留的越多,表明茶叶褐变程度越小,色泽越鲜嫩如初。
综合可见,低温贮藏更有利于绿茶锁色保鲜,长期存储时温度补偿则有利于降低含水率,北方茶友这时期存茶应注意干旱带来的高温、强光照。
1、避免阳光直晒
由于北方多地气温打破极值,高温对茶叶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因为茶中叶绿素在高温之下会加速分解,从而产生褐变,影响鲜爽度。
由上述科学实验可知,在低温条件下存茶,可以较好地抑制茶叶褐变进程;而温度每升高10℃,茶叶色泽褐变的速度就会增加3-5倍。

因此,北方存茶尤其是存储主打鲜爽口感的绿茶、黄茶以及年份新的白茶等,一定要避免阳光直晒、高温存储茶叶,存茶的容器要避光!
2、适当增加湿度
北方连续高温,空气中湿度不够,在存茶时可以人为采用一些手段增加湿度。比如在存茶空间使用加湿器,或放几盆水调节存茶湿度。
不过,一定要注意勤换水,避免放置过久的水发臭,让茶叶吸附臭味出现异味,影响后期存储的品质,更加得不偿失。

过犹不及,为了避免湿气调节过度,北方茶友也可采用湿度计随时监测,茶叶也同样需要注意密封、离地离墙存放等细节。
3、合理冰箱存茶
在缺水、干旱的北方,可以考虑运用冰箱存放茶叶,气温较低的冰箱存茶可以降低茶叶的氧化、褐变程度,锁住茶叶的新鲜度。
不过,六大茶类中并非都讲究鲜爽度,也有越陈越佳、追求陈韵的茶叶,不是所有的茶叶都适合冰箱存储,北方茶友要注意合理把控。

一般原料鲜嫩的绿茶、黄茶、高等级红茶等可以放冰箱低温储存,若打算短期内喝完,可0~5℃冷藏,若存放时间超半年,最好冰箱冷冻存放。
发酵程度较低的清香型乌龙茶,在常温存放茶叶香气易氧化,典型的如清香型铁观音、漳平水仙等放置冰箱储存更有利于保持住高香和清甜。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南方存茶,冰箱存茶务必考虑茶类特性,焙火重的乌龙茶、后发酵的黑茶类、越陈越佳的老白茶、普洱茶等均不太适合冰箱存放。
总结来看,受南涝北旱的极端天气影响,南方存茶以防潮为首要,北方存茶则要避光、忌高温,不多加注意导致受潮、褐变都会让茶叶品质劣变。
其实,只要明确茶叶最怕的是什么,不论南北方地区,想要存好茶叶万变不离其宗,以下存茶细节一定要关注:
①.茶叶怕潮湿
茶叶最怕潮湿,通常来说存茶空间的湿度最好不要超过70%,否则茶叶会因吸潮出现霉斑、变质发酸,品饮口感差。
②.茶叶怕高温
高温除了会加速茶叶褐变进程,还会分解破坏茶叶中的氨基酸、糖类、维生素和芳香性物质等,降低茶叶的感官品质。
在此,顺便附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0375-2013》规定的贮存不同茶类温湿度如下图所示:

③.茶叶怕氧气
过多的接触氧气,易挥发茶叶中的叶绿素、醛类、酯类、维生素C、芳香物质等,导致色泽褐变、香气变淡、降低营养价值等。
④.茶叶怕光照
茶叶中的叶绿素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的紫外线中,会与酯类物质氧化分解成为脱镁叶绿素,散失一定的色香味,并产生日晒味。
⑤.茶叶怕异味
茶叶因含有极易吸收异味的高分子棕榈酶和萜稀类化合物,一旦吸收异味无法去除,这也是大多数茶叶密封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家在存茶时一定要多注意细节,以免白费了好茶!关于存茶,不同地区的茶友们还有何经验之谈?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讨论~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1]《不同温湿度与包装条件对茶叶干品贮藏的影响》,朱丹实、张慜(江南大学 食品学院,江苏无锡 214036);
[2]《温度补偿处理对信阳毛尖茶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姜兴旭、陈龙、张阳阳、王荣荣、刘开华、胡一兵(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河南省豫南茶树资源综合开发重点实验室,河南 信阳 464000);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