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茶认准这3个标识!看不懂=白花钱(附避坑指南)

“包装不读数,喝的就是盲盒——十秒看懂,茶就不会骗你”

把茶叶盒转过去,三排小子母印得挤挤挨挨:GB/T22111—2008、特级、西湖龙井地理标志。

别眨眼,这才是茶真正的身份证,别的花哨故事都是背景音。

先说执行标准号。

别看它像验证码,其实是一张安全网。22111-2008不只是普洱的准入门槛,里边的重金属、农残指标年年收紧;2023年新版还带上了有机认证条款,相当于给茶农发了一张体检和道德双合格报告。

查不到这串号的,直接放回货架就是了,别等喝完才后知后觉肚子提醒。

再扫等级。

特级、一级不是商家自封,得去对“五维报告”——芽头多大、毫多密、香多高、汤多亮、叶多嫩。

一个细节:西湖龙井特级茶,芽长在2.5cm,一斤干茶需六万个芽头,而一级放宽到3.2cm,价差就能翻一倍。

最气人的是把二级当一级卖,网上搜“国家市监局抽检通报”,输入品牌名 年份,真假立现,懒得动手就活该被割韭菜。

地理标志更是硬核坐标。

西湖龙井只有狮峰山、梅家坞等168平方公里产区的叶才配叫“正宗”。

这几年假货太多,官方连区块链技术都搬出来,手机扫码就能进卫星地图看茶园实拍,树都不肯撒谎。

买茶时,只要包装上没有小绿标或二维码跳转失效,直接等同于从义乌小商品市场进货,和狮峰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还有两个别漏。

SC许可证相当于工厂驾照,没有就别谈什么“百年老厂”;普洱、白茶得盯生产日期,06年昆明干仓的生饼早翻十倍价,广州湿仓的同年饼却一文不值。

绿茶别屯,18个月香气就走下坡路,黑茶倒是越藏越香,但要恒温、干燥,不然一泡潮味毁所有。

茶市坑多,其实就一条:看清身份证,别信朋友圈的“表哥茶山直发”。

会看数字的人会笑到最后,不会看的,钱包先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