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千多买的正山小种,喝起来像松木屑泡水”——朋友圈这条吐槽刚发出去,底下就炸出一堆“我也是”。
真不怪大家踩坑。

桐木关一年产量不到50吨,光某电商平台的“正山小种”销量就敢标十万加,差距大得离谱。
先说产地。
桐木关核心区只有67平方公里,茶树散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烂石缝里,野生为主,采茶得靠摩托车 步行。
出了这个圈,哪怕隔壁村子,也只能叫“外山”。
外山茶不是不能喝,只是少了那股冷冽的野韵,松烟香再重也像喷了香水,浮在表面。
再聊工艺。
传统烟熏必须用马尾松,砍下来晾半个月,让松脂自然渗出,再慢火熏72小时。

现在环保查得严,松木限量,很多厂直接用电烤箱 松香精,十分钟搞定。
喝起来烟味冲,喉咙发干,就是香精的锅。
怎么分辨?
看干茶。
正宗烟熏条索乌润带灰白霜,像裹了一层极细的松花粉;假的是死黑,油亮得过分。
冲泡后更明显,真茶汤色是透亮的琥珀,边缘一圈金环;假货发暗,像酱油兑水。
价格是最直接的筛子。
今年桐木关茶青收购价已经涨到280元/斤,五斤青叶做一斤干茶,加上人工、松木成本,低于800的“烟熏正山”可以直接pass。

有人爱喝无烟的,觉得花果蜜香更温柔。
其实无烟工艺是2005年才有的,为了迎合国际市场。
传统派始终认为,没有松烟的“桂圆甜”就像可乐没汽,灵魂少一半。
冷知识:英国人最早把正山小种叫“LapsangSouchong”,Lapsang其实是“桐木”的闽南语发音走样。
他们当年把茶泡在瓷壶里,加糖和奶,松烟香混着奶脂,成了下午茶的起点。
最后提醒一句,别迷信“老茶”。
红茶是全发酵,陈放超过三年香气就走下坡路,那些标着“十年陈”的,基本是仓库滞销货换个马甲。
真要想体验,先买50克试泡。
水温95℃,快进快出,前三泡别闷,松烟、桂圆甜、冷石韵一层层出来,喝到第八泡还能有回甘,基本就稳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