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中国茶的健康密码,你知道吗?

前两天才说了小青柑不适合常喝,今天就有人和我说,一个老中医问他喝什么茶,得知他喝普洱后叫他买点好的陈皮加进去。医生是不是想推销陈皮的?我说,你怎不说你自己痰湿重,医生是让你在平时生活习惯中改善体质养生呢?

茶,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早已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升华为“琴棋书画诗酒茶”的雅趣。它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健康的守护者。古语云:“寒能败命,春茗要别陈新”,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功效,喝对了,是养生;喝错了,也可能伤身。

在中医理论里,食物和药物皆有“寒、凉、平、温、热”之性,和“酸、苦、甘、辛、咸”之味。茶叶,同样遵循这一法则。

茶叶的制作工艺的不同,其性味亦不同。发酵程度越低的茶(如绿茶),性越偏寒凉;发酵程度越高的茶(如红茶、黑茶),性越偏温和。

绿茶性寒,清热降火、生津止渴、提神醒脑。其富含的茶多酚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极强。适宜体质偏热、胃火旺、长期面对电脑的上班族(防辐射),以及在夏季饮用。脾胃虚寒者(如容易胃痛、腹泻)、经期女性、失眠者需慎饮。

白茶是微发酵茶,新茶性凉,老茶性平。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明目护肝。民间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陈放后的老白茶,寒性渐褪,转为平和,消炎、抗病毒功效更佳。适宜体质偏热、上火、烟酒过多者。老白茶几乎适合所有人群。脾胃虚寒者应少喝新白茶。

黄茶性凉,与绿茶相似,但因其独特的“闷黄”工艺,寒性得以缓和,口感更醇和。对肠胃的刺激性略小于绿茶。

青茶即乌龙茶是半发酵,性平,有清热润肺、消食解腻、降脂减肥。乌龙茶能有效分解脂肪,被誉为“美容茶”、“健美茶”。几乎适合所有体质,尤其在干燥秋季和饱餐之后饮用最佳。注意空腹或睡前不宜多饮,以免影响睡眠。

红茶是全发酵茶,性温,有暖胃护胃、助消化、去油腻、消水肿作用。茶多酚经发酵后转化为茶黄素、茶红素,对肠胃刺激小。 适合脾胃虚弱、手脚冰凉、体寒者,以及冬季御寒暖身。但体质偏热、容易上火、有结石的人应少喝。

黑茶性温,有去油腻、解脂毒、降三高、养肠胃。黑茶中的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三高”人群、喜食肉食者、脾胃虚寒及中老年人群。但贫血、营养不良及孕妇应谨慎饮用。

了解了茶的性情,还需掌握正确的饮用方法,方能真正获益。春饮花茶(升发阳气),夏饮绿茶(清热消暑),秋饮青茶(润燥生津),冬饮红茶(滋养阳气)。空腹饮茶伤胃,饭后即饮茶影响铁吸收,睡前饮浓茶可影响睡眠。隔夜茶易滋生细菌,营养成分也大量流失,不建议饮用。

茶,是自然的馈赠,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从陆羽的《茶经》到卢仝的《七碗茶诗》,我们品味的不只是茶的滋味,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养生哲学。

愿您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杯“本命茶”,在氤氲的茶香中,喝出健康,品出从容。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为通用养生知识,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如有特殊疾病,请遵医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