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存放小知识!不是所有茶都适合放冰箱

“冰箱=万能保险箱?

”——把普洱塞进冷藏层的那一刻,茶叶的灵魂就差点冻碎。

绿茶怕冷?

不,它怕的是“忽冷忽热”。

很多人把龙井塞进冰箱,却忘了先套两层密封袋,结果水汽顺着缝隙爬进去,三天后泡出来一股“冰箱味”。

正确姿势:铝箔袋 脱氧剂 玻璃罐,5℃冷藏,别放门边,那里温差最大。

黄茶更娇气。

君山银针要是常温放两周,香气直接腰斩。

冷藏前记得把罐子擦干,哪怕一滴水珠,都能让茶芽发闷。

清香型乌龙,比如冻顶,冷藏能锁香,但别和榴莲放同一格。

串味只需一晚,洗都洗不掉。

红茶其实挺皮实。

正山小种常温一年没问题,但想喝三年后的“蜜糖香”,就扔冷藏,别开封。

已经拆封的?

分装成小袋,喝一包拿一包,减少温度震荡。

普洱、黑茶、岩茶,最怕“好心办坏事”。

有人怕热,把熟普塞进冰箱,结果菌丝休眠,陈化直接罢工。

它们要的是“呼吸”——陶罐 离地三十厘米 湿度60%,像养一盆老桩盆景。

白茶更离谱,有人用保鲜膜裹得严严实实,想存成宝,结果三年过去,茶汤寡淡像白开水。

它要的是“慢氧化”,紫砂缸留一条缝,让时间慢慢雕刻香气。

新玩具来了。

真空罐 充氮包装,适合屯高端绿茶,半年后再开,香气像刚炒完。

智能保鲜盒能调湿度,但别迷信,岩茶扔进去照样得半年开盖“透气”一次。

最坑的是反复进出冰箱。

今天拿、明天放,茶叶比通勤族还累。

真想长期存,分三份:当月喝的常温,三个月的冷藏,三年的整饼扔书房角落,别打扰。

万一受潮?

别扔。

绿茶80℃烘15分钟,香气能救回七成。

普洱受潮?

别急晒,先放阴凉通风处阴干,阳光直射会逼出酸馊味。

存茶其实像谈恋爱:绿茶要“保鲜期”,普洱要“陪伴感”,红茶要“安全感”。

别用同一套标准绑架所有茶,它们会偷偷用味道抗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