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泡了半年茶,还是苦得像中药?

”

朋友把杯子推过来,一脸崩溃。
其实问题不在茶叶贵不贵,而是四个小动作一直做错。
先说器具。
有人一把龙井扔紫砂壶,结果叶子闷黄、香气全无。
绿茶用玻璃杯,像看小鱼跳舞,温度散得快,不苦。
乌龙才配紫砂,透气,像给它开了小窗户,花香一层层往外蹦。
投茶量别按“几克”死磕。
紧压普洱掰指甲大一块就够,散开的龙井抓一小撮,铺满杯底刚好。
太多,像在喝酱油;太少,水味抢戏。
水温是翻车重灾区。
绿茶80℃以下,水刚冒鱼眼泡就停,嫩叶怕烫。
红茶、黑茶直接沸水,香气炸开才够劲。
矿泉水比自来水软,甜感明显,试过就知道。

出汤时间最磨人。
第一泡绿茶十秒就倒,后面每泡加五秒,像爬楼梯。
乌龙第一泡洗茶,第二泡十五秒,第三泡二十五秒,味道像连续剧一集比一集上头。
手机秒表比“感觉”靠谱太多。
环境也作弊。
阳台吵,客厅电视响,茶味全跑光。
厨房角落铺块茶巾,关上门,十分钟的小安静,茶汤直接高级三档。
最后,茶叶别放冰箱和灶台中间那格。
阳光 热气=香气杀手。
铝箔袋 阴凉抽屉,三个月喝完,鲜得像刚下山。
说到底,泡茶不是考试,是顺手的小仪式。
今天先改一个小动作,明天杯子就不苦了。
试试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