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书:茶本无心自在香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精神博大,这和茶书对茶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息息相关。

《茶经》

经,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解释为“恒久之至道”。代表永恒真理的著作,就叫做“经”。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按中国古文化特有的传统以“经”命名,足见其至高地位。

《大观茶论》

茶文化兴盛于宋朝,宋徽宗嗜茶,爱茶,认为茶是灵秀之物,饮茶会令人修心养性,享受清静无为。不仅如此,宋徽宗还对茶学有很深入的研究。他所撰写的《大观茶论》,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撰写的茶书。

《大观茶论》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年)。全书共二十篇,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也颇为广泛,分为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20 个名目。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俗等均有详细记述。

自问世以来,《大观茶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非常巨大,不仅积极促进了中国茶业的发展,同时极大地推进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使得宋代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时期。

《品茶要录》

《品茶要录》成书于宋代熙宁八年(1075年)前后,为建安人黄儒所著。黄儒认为,有议论茶事者会著文讨论采制的得失、茶器之宜否、斗茶时的汤火,并将茶事书于绢绸之上,流传广远,却没有提到欣赏鉴别的标准。于是黄儒细究摘采制造时的得失,分为“十说”,道出其中缺点,总名之为《品茶要录》。

《茶疏》

《茶疏》写成于1597年。作者许次纾,明代钱塘人,他好学多问,嗜茶成癖。《茶疏》分为产茶、今古制法、采摘、炒茶、岕中制法、收藏等章。产茶这一章,完全摒弃前代的文献,而专门陈述当时的事;今古制法这一章,则批评宋代的团茶,反对茶叶混入香料以抬高茶价,以致丧失茶的真味;采摘这一章,详细记述了几种少见记载而又为人们所喜好的茶叶。

可见,《茶疏》不但是明代茶书中最好的一本,而且在历代茶书中占有相当地位,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本文来源:节选自《跟着茶经学泡茶》,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