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多糖(tea polysaccharides, TPS)是茶叶中一类结合蛋白质的酸性多糖或酸性糖蛋白,具有抗氧化、降血糖、调节免疫、改善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依据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系统梳理TPS在免疫稳态、糖脂代谢、氧化还原平衡及肠道微生态调控中具有明确且可重复的生物学作用。

01 抗氧化与细胞保护
体外研究一致证实,茶多糖对DPPH·、·OH、O₂⁻等活性氧自由基具有剂量依赖性清除效应,其EC₅₀值低至209–535 μg·mL⁻¹,最大清除率与维生素C(Vc)相当。细胞水平研究进一步表明,600–800 μg·mL⁻¹茶多糖可显著逆转H₂O₂或PMA诱导的HepG-2、RAW264.7细胞氧化损伤,将细胞存活率从约50%回升至85%以上。其作用机制主要依赖直接清除胞内ROS而非上调抗氧化酶活性。超高压或超声处理可通过降低分子量、改变空间构象进一步提升茶多糖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02 糖脂代谢稳态调节
动物实验表明,黄茶、红茶、黑茶等多糖组分可激活PI3K/Akt/GLUT2、AMPK-SIRT1-FoxO1等信号通路,从而降低空腹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减轻肝脏、肾脏及骨骼肌的脂质异位沉积。此外,茶多糖通过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延缓肠道葡萄糖释放,从而调控餐后血糖水平。

03 免疫与肠道菌群调节
茶多糖可提高巨噬细胞RAW264.7的吞噬能力及NO、TNF-α、IL-6分泌水平,激活NF-κB/AMPK通路。在结肠炎、过敏及免疫抑制模型中,茶多糖通过增加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等有益菌丰度、促进短链脂肪酸生成、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有效改善Th1/Th2失衡及炎症状态。

04 构效关系与结构修饰
茶多糖的生物活性受其分子量、单糖组成、糖醛酸含量及高级结构共同影响。一般而言,分子量介于0.5–135.8 KD、富含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且分支度高的组分,其抗氧化与降糖活性更强。乙酰化、硫酸酯化或超声/超高压等物理化学修饰手段,可进一步提升其对相关酶的抑制活性及自由基清除效率。

茶多糖构效关系
从一片茶叶到一杯茶汤,茶多糖始终扮演着“隐形卫士”的角色:在免疫前线传递信号,在血糖关口精准调节,在氧化风暴中迅速灭火,在肠道深处悉心耕耘。随着绿色提取、结构修饰与临床验证技术的不断推进,这支低调而强大的“卫队”有望走出实验室,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守护大众健康的茶叶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明珠, 秦华光, 穆丹, 等. 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及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J]. 植物学报, 2022, 57(4): 444-456.
[2] 李焱, 林泳峰, 刘文美, 等. 茶多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茶叶科学, 2023, 43(4): 447-459.
[3] 刘芷珊, 石玉涛, 肖锟月, 等. 茶多糖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茶叶加工, 2023(4): 65-73.
[4] 曾鸿哲, 温帅, 方雯雯, 等. 茶叶活性成分健康功能研究新进展[J]. 中国茶叶, 2025, 47(2): 1-13.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