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GDZPS6101
书名:《第一次品乌龙茶就上手:图解版》(人人学茶)
版别:旅游教育出版社
作者:李远华主编
书号:ISBN 9787563733958
定价:42.00
出版日期:201605
内容简介
茶,一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一种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一种是生之根本,一种是心之所往。《第一次品乌龙就上手:图解版》(人人学茶)主要内容包括乌龙茶的前世今生和它的出生地,乌龙茶的传统工艺及创新制茶工艺,乌龙茶的功效、冲泡方法及存储方法,分辨乌龙茶等级辨识乌龙茶。
目录
导论
第一篇 探源:乌龙茶之源
一、武夷茶之说
二、安溪产茶历程
三、潮州乌龙茶史
(一)潮州乌龙茶产生
(二)潮州乌龙茶发源地
(三)潮州乌龙茶发展过程
四、台湾乌龙茶始末
(一)台湾乌龙茶起源于福建
(二)台湾茶叶的制作始于清
(三)台湾开始经营制造包种茶
(四)台湾开始使用机械制造茶叶
(五)张乃妙茶师将铁观音引入台湾
(六)成立台湾省茶业改良场
(七)台湾茶由外销为主转变为内外销并重
第二篇 访地:乌龙茶之地
一、乌龙茶产区分布
(一)安溪
(二)武夷山
(三)潮州
(四)台湾
二、乌龙茶产区主要特点
(一)安溪
(二)武夷山
(三)潮州
(四)台湾
第三篇 精植:乌龙茶之栽
一、乌龙茶生长环境
(一)安溪
(二)武夷山
(三)潮州
(四)台湾
二、乌龙茶栽培
(一)安溪乌龙茶栽培
(二)武夷岩茶栽培
(三)潮州凤凰单丛栽培
(四)台湾茶园
三、乌龙茶种植品种
(一)安溪
(二)武夷山
(三)潮州
(四)台湾
第四篇 细制:乌龙茶之制
一、乌龙茶采摘
(一)采摘标准
(二)采摘季节
二、乌龙茶手工制作
三、乌龙茶机械制作
(一)机制铁观音
(二)机制岩茶
(三)机制凤凰单丛
(四)机制台湾乌龙茶
第五篇 心赏:乌龙茶之赏
一、闽南乌龙茶鉴赏
(一)铁观音
(二)本山
(三)黄旦(黄金桂)
(四)毛蟹
(五)大叶乌龙
(六)梅占
(七)杏仁茶
(八)凤园春
(九)佛手
(十)水仙
(十一)奇兰
(十二)乌旦
(十三)桃仁(乌桃仁)
(十四)白茶
(十五)肉桂
(十六)雪梨
二、武夷岩茶鉴赏
(一)大红袍
(二)水仙
(三)肉桂
(四)四大名丛
三、潮州乌龙茶鉴赏
(一)宋茶
(二)宋种2号
(三)棕蓑挟单丛
(四)八仙单丛
(五)鸡笼刊单丛
(六)岭头白叶单丛
四、台湾乌龙茶鉴赏
(一)文山包种茶
(二)冻顶乌龙茶、高山乌龙茶
(三)木栅铁观音
(四)东方美人茶
……
第六篇 工夫:乌龙茶之冲泡
第七篇 得味:乌龙茶之品饮
第八篇 甄选:乌龙茶之选与藏
第九篇 颐养:乌龙茶之用
第十篇 问茶:乌龙茶之茶缘
第十一篇 流芳:乌龙茶之传播
附录一 安溪乌龙茶主要种植品种
附录二 武夷岩茶种植品种
附录三 凤凰单丛茶种植品种
附录四 台湾乌龙茶树品种特征表
参考文献
李远华,博士,教授,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第一任院长、万里茶道研究院副院长、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园艺(含茶学)分委员会委员,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科技部科技专家库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茶学项目评审专家。第一届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理事,第六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理事,第九届福建省茶叶学会副会长,第六届南平市茶叶学会理事长。《茶叶学报》《福建茶叶》《武夷学院学报》等期刊编委,《茶叶科学》(BMC Plant Biology)等期刊审稿专家。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等。获“第二届中华茶文化优秀教师”称号和第二届中国茶叶学会科技奖三等奖、2015福建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七届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奖项。编写教材获2019第三届中国轻工业优秀教材三等奖。独立撰写专著《茶》,主编《茶叶生物技术》、《茶学综合实验》、《茶业生态环境学》、《茶叶包装与贮运学》(第二主编)、《茶文化旅游》、《茶录导读》、《第一次品岩茶就上手》、《第一次品乌龙茶就上手》,编著《茶经导读》(第二作者),参编 10 多部大学教材和著作。
大量批发或经销商面议
茶书网中国区北京工作站: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
详见:茶书网(www.culturetea.com)说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