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茶,属微发酵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白茶的制作工艺比较简约,不炒不揉,仅采摘,萎凋和干燥三道工序,最大程度保留茶叶的天然物质,风味的形成主要在萎凋阶段,风味的定型在干燥阶段。
白茶的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柘荣、蕉城天山、松溪、建阳、武汉新洲旧街、云南景谷、湖南桑植等地。
根据茶叶品种和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和贡眉四大类。
怎样分辨新茶和老茶呢?这里我根据不同的类别,详细和大家讲讲。

白毫银针新茶的芽头肥壮,色泽鲜绿,白毫密布如雪 。香气毫香、青草香、鲜笋香为主,清新高扬 。口感鲜爽甘甜,汤色浅黄透亮。老茶外观芽头转为银灰色或深褐色,白毫油亮 。香气有药香、枣香、木质香,陈韵明显 口感醇厚顺滑,汤色赤金或琥珀色 。
白牡丹新茶外观一芽一二叶,叶片灰绿带白毫,形似花朵 。香气有花香、毫香、鲜果香,清新活泼 。口感鲜甜清爽,汤色杏黄 。老茶外观叶片转为黄褐或深褐色,芽头显银灰 。香气有陈香、药香、枣香,层次复杂 。口感醇和稠滑,汤色橙黄 。
贡眉新茶干茶色泽灰绿,芽叶连枝,白毫密布,叶脉透光时呈现淡红色。香气以嫩果香、稻谷香为主,带有清新的花香,类似鲜笋或青苹果的气息。汤色杏黄透亮,清澈度高,茶汤中悬浮的白毫明显。入口鲜爽甘甜,带有类似甘草的回甘,生津迅速,茶汤轻盈但饱满。 老茶外观干茶色泽逐渐转为褐润,白毫由银白变为金毫,茶梗红褐木质化。香气方面3-5年蜜甜香明显,类似蜂蜜的甜润感。5-10年枣核香逐渐增强。10年以上药香、木质香占主导,陈韵沉稳。汤色从橙黄逐渐加深至琥珀色,茶汤稠滑度提升,透光时能看到金圈。口感醇厚顺滑,煮饮时胶质感显著,甜度更高,回甘持久。
寿眉新茶外观干茶色泽墨绿带黄片,叶片舒展,茶梗粗壮显木质化。香气以青草香、甜枣香为主,略带阳光晒干的谷物气息。汤色浅黄至橙黄,清澈透亮,茶汤中偶见细小茶毫。口感清甜爽口,茶梗中的多糖带来明显甜润感,微带涩底。外观:干茶转为深褐色,叶片皱缩,茶梗红褐油亮。香气方面3-5年枣香逐渐凸显,略带陈香。5-10年药香、木质香增强,老树叶的沉稳气息明显。10年以上陈香醇厚,偶有薄荷凉感。汤色从橙黄渐变为深红,稠度提升,透光可见金圈。口感醇厚如米汤,甜润度倍增,煮饮时胶质感拉满,回甘绵长。

那么白茶该如何冲泡呢?这里给大家一些冲泡的建议:
茶水比方面:
盖碗冲泡1:20(如110ml盖碗投5g茶)
煮饮法1:150(如500ml水投3-5g老茶)
水温控制:
新茶/嫩芽(银针、白牡丹):85-90℃ ,避免高温破坏鲜爽感。
老茶/寿眉/茶饼:100℃沸水 ,激发陈香和果胶质。
时间把控:
新茶前3泡快出(≤10秒),老茶可闷泡或煮饮(3-5分钟) 。
不同茶类的冲泡要点:
白毫银针:手法要沿杯壁缓注水,避免直冲芽头 。工具选择玻璃杯或盖碗,可观赏芽叶舒展。
白牡丹:水温在90-95℃,平衡花香与醇厚度 。注水时要注意环壁注水确保叶片均匀浸润 。
贡眉/寿眉:新茶盖碗快出,保留鲜甜 。老茶紫砂壶闷泡或直接煮饮,释放枣香 。
工具的选择:
盖碗:适合品鉴层次感,注意沥干余汤防闷涩 。
紫砂壶:提升老茶醇厚度,但会弱化香气 。
玻璃杯:简易冲泡时避免久浸(≤1分钟) 。
煮茶壶:老寿眉建议煮3分钟,加陈皮或红枣更佳 。

图片均源自网络
好了,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对你有帮助,可以点赞支持一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