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普、熟普、白茶、红茶常被茶友混淆,其实它们的核心区别就一个——工艺不同。用什么工艺制作,就归为哪类茶,和树种没有绝对绑定。下面分茶类拆解关键工艺,一看就懂。
一、生普:像绿茶的“不发酵茶”

生普的工艺接近绿茶,核心是“不发酵”,关键步骤就4步:
1. 萎凋:鲜叶摊开,让水分自然蒸发,软化叶片;
2. 杀青:用铁锅炒等方式,高温停止茶叶发酵,锁住鲜爽感;
3. 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揉成条索,方便后续干燥和冲泡出味;
4. 干燥:通过晒干或烘干,让茶叶脱水定型,制成散茶或压成饼、沱等形态。
只要符合“萎凋→杀青→揉捻→干燥”且无额外发酵的流程,就是生普。
二、熟普:生普“再加工”的“全发酵茶”

熟普是生普的“升级版”,核心多了一步“渥堆发酵”,具体流程分两步:
1. 先做生普散茶:按生普工艺制成散茶(完成萎凋、杀青、揉捻、干燥);
2. 渥堆发酵:将生普散茶堆成堆,每100公斤茶叶加36-40公斤水,控制温度和湿度,发酵约2个月,让茶叶内含物质转化,颜色变深、滋味变醇。
经过“生普基础工艺 渥堆发酵”,才是熟普。

三、红茶:主打“全发酵”,工艺重点在“发酵”
红茶的核心是“全发酵”,和普洱工艺差异大,关键步骤4步:
1. 萎凋:鲜叶摊晾脱水,为后续发酵做准备;
2. 揉捻:用力揉捻茶叶,打破细胞壁,让茶汁渗出,方便发酵;
3. 全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堆积,控制温湿度让其充分发酵(时间从5-6小时到10多小时不等),发酵后茶叶会从绿色变成红色;
4. 干燥:发酵完成后,通过烘干(叫“烘红”)或晒干(叫“晒红”)定型。
只要走“萎凋→揉捻→全发酵→干燥”的流程,就是红茶。

四、白茶:工艺最简单,“不杀青不揉捻”
白茶是工艺最极简的茶类,核心是“不杀青、不揉捻”,只有2步:
1. 摊晾:鲜叶采下后,按适宜厚度摊开,放在通风环境中;
2. 干燥:自然阴干或晒干,让茶叶慢慢脱水,不做任何额外加工(不炒、不揉)。
干燥后可直接做散茶,或压成饼。这里要特别说明:宋朝曾有专门的白茶树种,但现在“白茶”的定义已和树种解绑——哪怕用其他树种的鲜叶,只要按“不杀青、不揉捻、自然干燥”的工艺做,就是白茶。
总结:记住核心——工艺决定茶类
不管是生普、熟普,还是白茶、红茶,判断标准只有一个:用了什么工艺,和“是不是特定树种”无关。简单记:
- 生普:不发酵,有杀青;
- 熟普:生普基础上,多了渥堆发酵;
- 红茶:全发酵,无杀青;
- 白茶:不发酵、不杀青、不揉捻,自然干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