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台风“凤凰”登陆,窗外的天是淡淡的灰。
烧水泡茶,准备喝一泡肉桂驱寒。
趁着水未烧开的间隙,看看茶友们最近的留言。
一位茶友问:“大红袍到底是啥味的?”
没等李麻花回复,他又发来一条消息:
“我喝过两三种大红袍,但每次味道都不一样,晕了晕了。”

哎,这位茶友先别晕,大红袍的风味,用三言两语确实难以说清。
这背后牵扯到的,是大红袍复杂的分类与关系。
如今我们常说的大红袍,主要分为三类:母树大红袍、纯种大红袍和拼配大红袍。
珍贵的六株母树大红袍,早已被禁止采摘,如今我们只能通过书中所载,想象它的风韵了。
而余下的两种,倒是可以与茶友们展开聊聊。

《2》
茶圈中主流的看法是,将从大红袍母树上取枝扦插、培育出来的新品种称作纯种大红袍。
其中,“奇丹”最为茶友们所熟知。
作为独立的一个品种,奇丹的风味特征是明显的。
它的品种香是一种沉稳的木质香,散发着林木干净、古朴的气息。
此外,还伴有清新馥郁的花香、果香等香型,以及焙火后出现的焦糖香。

这些香气层次分明,形成了属于奇丹的特色风味,
因为是岩茶,奇丹的风味也与焙火程度紧密相关。
焙火轻一些,它的茶味就显得清甜、鲜爽;如果焙到中火甚至更高,茶汤就会变得醇厚、顺滑,茶味更浓。
但无论火功高低,一杯正宗的纯种大红袍,饮后的回甘生津肯定少不了。
丰厚的内质留在口腔里、喉咙里,带来持久的甘甜之感,余韵悠长。

《3》
比纯种大红袍更常见的,是拼配大红袍,它才是如今大红袍市场的主流。
拼配,是岩茶制茶工艺中再正常不过的一种。
制茶师们需要发挥自己的智慧,将不同品种的岩茶,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在一起。
多种岩茶拼配在一起,取长补短,最后就能拼出一种款香气、滋味、韵味都更为协调均衡的茶。
当然,拼配不等于杂乱无章的随意搭配,恰恰相反,优秀的拼配是一门技术。
一款优质的拼配大红袍,“香”、“水”、“韵”会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
但也正因如此,拼配大红袍的风味没有具体的答案,它的风味完全取决于拼配的比例喝种类,以及制茶师的功力。

比如,2025正岩大红袍《老客醉》,用肉桂铺底,桂皮香就格外突出。
不说它是正岩大红袍,怕是有茶友要把它当正岩肉桂来喝。
除了浓郁的桂皮香外,花香、木质香、焦糖香一应俱全,是一种标志的传统风味。
每位制茶师的拼配秘方,都代表着自己的探索和创造,不会外传。
这也就意味着,世界上不会出现完全相同的两款拼配大红袍。
因此,要问拼配大红袍的标准风味,问一千个人,或许就有一千种答案。
这也是拼配的魅力所在,优质的拼配大红袍百花齐放,却也不失岩茶风骨。

《4》
大红袍的风味虽然没有标准答案,却可以归结为“香清甘活”四个字。
滋味千变万化,但评判品质高下,依然有尺度。
“香清甘活”四个字,是优质大红袍的共性,也是所有岩茶的共性。
香,指香气不仅馥郁丰满、层次丰富,更要清爽、干净,不能有酸味、杂味、焦味;
清,描述的是茶汤入口的滋味,清醇、清新,没有沉闷的感觉。也指茶汤的清澈、透亮。茶汤浑浊的,大概率不是好茶;

甘,既指茶汤甘甜、清甜,也指饮茶后的一种体感。内质丰厚的大红袍,茶汤咽下后,口腔、喉部会迅速涌出回甘,回味持久;
活,是更高的境界,指内含物质饱满的茶汤,在口腔中带来丰富的味觉体验,汤水灵动鲜活。
一款大红袍,无论纯种还是拼配,都可以对标这个标准。
若茶汤出现明显的酸味、焦味、苦味,那它的品质一定存在问题。

《5》
大红袍的传奇,始于明代。
它年少成名,又曾在历史的动荡中被埋没。
后来,它凭借无性繁殖的特性与拼配技术得以复兴。
走到如今,已是遍地开花、万紫千红。
大红袍的风味,也正如历史的长河,从一个源头开始,分出众多支流,各自奔涌,生生不息。
它没有标准的风味,因为每位制茶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它的理解。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