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年来,很多茶友都会问到一个问题:“普洱茶到底该怎么储存?”,买了很贵的普洱茶,却因为储存问题,大量发霉变质,让人很痛心。
同时,也有新人会采用一些另类的储存方法,比如放冰箱里面,比如用用上好的建水或者宜兴罐子,还比如把普洱茶真空封存起来。
这些都是想当然的一些存储方法。有些是极其不合适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普洱茶的储存。在聊普洱茶的储存之前,我们要先聊茶的储存。
茶叶的储存在唐代就开始了,在很多的诗集中都强调要重视藏茶,陆羽还提出了“育茶”的概念。
那用什么来包装呢?
有竹器,有玉盒,有丝绢,有陶器。在流通环节更多的是用剡(shàn)纸。
这种剡(shàn)纸是因地名而得,在古代浙江的剡(shàn)州生产这种纸张。其实就是藤纸,也叫剡藤纸。现在是浙江绍兴的文化遗产了。

用这类纸张作为包装,耐用且有很强的隔绝性。
到了宋代,开始强调对茶本身的保护,出现了“圈以箬叶”和“以细竹丝,织笈贮之”等等概念。这里的箬(ruò)叶是一种矮小的竹子,这种叶子很像粽叶。


到了宋代,对茶叶本身的保护就很完善了,茶也找到了它的天然伙伴,竹。跟现在我们用来包裹普洱茶的竹笋叶很类似了。
接下来的元,明和清。慢慢就上升到对存储茶叶环境的重视上来。出现了“覆以新砖,置高爽近人处”和“中插木炭”等等方法的出现。
“置高”是为了避免污染,“插木炭”是为了保持干燥。这些都是对存储茶叶环境的一些改造。
总结一下,从唐代至今,茶叶的存储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概念的提出,重视茶叶的储存;
第二阶段是对茶本身的保护,竹和纸的运用;
第三阶段是对存储茶叶环境的控制,污染,温湿度等等。

好了,在对茶叶储存的历史背景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们再来看普洱茶的储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不同类别的茶叶,其特性各异,相应的储存方式也各不相同。
其中,普洱茶与绿茶、红茶之间的差异尤为显著。
绿茶和红茶的本质在于“当下”,绿茶追求鲜爽口感,红茶则注重即时的香气与甜度。
因此,它们需要保鲜,避免氧化。储存时,放入冰箱可以有效减缓氧化进程。
然而,普洱茶却截然不同,它讲究“越陈越香”,需要经过发酵和氧化过程。
只有明确了不同茶类的特性及其对储存方式的影响,我们才能进一步探讨具体的存储要点。

1、空气和光线
普洱茶的储存必须保证有适宜的空气流通,因此良好的通风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加速空气与茶叶的相互作用,促进氧化进程。
其次是光线的影响,光线主要促使叶绿素降解,若缺乏这一过程,茶叶的涩感便难以降低,融合度也不会提升,自然无法实现滋味的日益丰富。
然而,需注意的是,不可使用太阳光直射,因为这会引发强烈的日晒味,导致茶叶品质下降。采用自然光照射即可。
所以,通风和自然光是第一条件。



2、防止污染
由于普洱茶需与空气进行氧化反应,必须接触空气,若空气中存在大量其他物质,尤其是带有异味的物质,如油烟、香水、樟脑丸等,这些气味便会通过吸附作用渗入茶叶,实为可惜。
此外,还需注意人体气味的影响。
条件允许的家庭可辟出独立房间存放普洱茶;若空间有限,则可在阳台或其他通风处设置柜子进行储存。
此现象主要归因于茶叶中含有的棕榈酸。
棕榈酸虽有助于降低胆固醇,但其强吸附性却是一大弊端,易吸附其他分子,进而改变茶叶原有的风味。



3、温湿度
这一点常被许多人忽视,但实际上并不复杂,只需了解其原理即可。
温度能够加速氧化过程,但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常是20-40摄氏度。
在此区间内,温度越高,氧化速度就越快;然而,一旦超过40度,氧化速度反而会减慢。
大家只需知晓这一温度区间,无需刻意营造,例如为茶叶安装空调或暖气,因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大致也处于这一范围。
然而,对于湿度问题,必须格外注意。湿度过低会导致氧化减缓,而湿度过高则容易使茶叶发霉。
同样地,湿度稍低尚可接受,关键在于湿度不宜过高,因为霉变具有传染性。

通常情况下,茶叶的含水量一旦超过10%,便容易发霉;而8%至10%的含水量则被视为最佳状态。
虽然不必刻意追求最优含水量,但务必确保其不超过10%。
那么,在缺乏测量仪器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判断呢?
可以通过手搓茶叶的方法来辨别。若茶叶被搓成粉末状,说明过于干燥;若搓成碎片,则表示含水量适宜;若搓成片状,则表明茶叶已经受潮,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好了,我们把关键字总结一下:
通风,自然光,防污染,温度最佳20-40,茶叶含水量不能超过10%。
最后,之所以不厌其烦地阐述“越陈越香”、“氧化”、“茶的类别”以及“棕榈酸”等概念,正是希望让大家深刻理解存茶的根本目的及其影响因素。
唯有如此,方能从根本上把握哪些环节需严格把控,哪些环节可适度放宽,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储存方法,而非机械地照搬他人建议。
自己有基础知识,才能有的放矢,才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