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茶喝茶的你,知道怎么存放茶叶吗?

中国人喝茶几千年,关于茶叶的保存智慧也代代相传。

明代的王象晋早在《群芳谱》中就明确记载:“喜温燥而恶冷湿,喜清凉而恶蒸郁,宜清独而忌香臭。”

这段话放到今天,依旧是茶叶储存的黄金法则。

用大白话讲,就是以下五点。

茶叶储存五大基本要点

低温:

茶叶对温度非常敏感。高温会加速茶叶内物质的氧化,导致香气散失,滋味变差。

所以,我们应该尽量把茶叶存放在阴凉的地方。

干燥:

茶叶吸湿性极强,一旦受潮,不仅容易发霉变质,还会影响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为什么说南方梅雨季节更考验茶叶保存技术?这道理你明白了吧!

密封:空气中的氧气是茶叶“老化”的元凶之一。密封保存能有效隔绝空气,延缓茶叶的氧化速度。

避光:阳光中的紫外线会破坏茶叶的叶绿素和维生素C等成分,让茶叶失去原有的色泽和风味。你说,好好的茶叶晒太阳,是不是暴殄天物呢?

清洁:茶叶本身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如果周围环境有异味,茶叶就会“吸走”这些不好的味道,串味儿了可就糟蹋了。

掌握了这五点基本要求,我们再来看看不同类型的茶叶,具体该怎么存放吧!

毕竟,每种茶特性不一样,也不能一概而论。

绿茶:品鲜为上,冰箱是它好归宿

绿茶追求的就是一个“鲜”字,它自带的清雅香气和鲜爽滋味,最好在一年内饮用完毕。如果想让它的鲜度多保持一段时间,冰箱绝对是你的最佳选择。

储存方式:建议使用金属茶叶罐或防潮袋,抽空后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

注意,一旦从冰箱取出,要等茶叶回温后才能打开包装,否则茶叶会迅速受潮。

小贴士:散装绿茶尤其要注意密封,避免与冰箱内的其他食物串味。

黄茶:一年内尝鲜,紧压茶可延期

黄茶的保存原则和绿茶类似,都以“鲜”为主。散茶通常建议在一年内喝完。

不过,有些紧压黄茶,像霍山黄芽饼,合理存放也能达到2、3年的保质期。

储存方式:同样可以放入冰箱冷藏。建议使用金属茶叶罐或防潮袋进行密封保存。

⚪ 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

白茶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越陈越香。民间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可见其陈化价值。当然,合理的储存是它能“变宝”的前提。

储存方式:白茶对储存环境要求相对宽松,但依旧要保持低温、干燥、避光、密封、无异味。

推荐三层包装法:首先用铝箔袋或食品级塑料袋将茶密封好,然后放入纸箱或瓦楞箱中,放在阴凉干燥处常温储存。

切记不要频繁开箱取茶,减少与空气的接触。

青茶(乌龙茶):密封是关键

青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乌龙茶,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存放1-2年是比较理想的饮用期。

储存方式:选择瓷罐或锡罐进行密封存放效果最佳。

这些材质能有效隔绝光线和湿气。如果你用的是袋装乌龙茶,也要确保袋子是密封的,并且放置在阴凉干燥处。

红茶:防潮是重中之重

红茶通常存放1-3年是比较好的品饮期。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受潮和散失香气。

储存方式:建议先用防潮袋将红茶密封好,再放入瓷罐或锡罐中。

话说回来,无论用什么罐子,最重要的是避免受潮和阳光直射。

⚫ 黑茶:越陈越香,但要“自由呼吸”

黑茶,尤其是普洱茶,是名副其实的“可以喝的古董”,越陈越香。

但它的存放方式与其他茶类有很大不同,甚至可以说“忌封闭,忌冷藏”!

储存方式:黑茶需要一个通风、干燥、无异味、避免阳光直射的环境。

最好将其离地至少2厘米,置于木质茶架上。这样做是为了保证空气流通,利于黑茶的自然转化。

此外,生普和熟普一定要分开存放,因为它们的菌群和转化方式不同,放在一起容易串味,影响各自的陈化。

如何判断茶叶是否变质?

万一你的茶叶不小心存坏了,怎么判断它还能不能喝呢?

看颜色:正常的茶叶颜色鲜亮,变质的茶叶通常会发黑、发霉,甚至出现白色的霉点。

闻气味:正常的茶叶有其独特的清香,如果闻到霉味、酸味或其他异味,那基本可以判断茶叶已经变质了。

摸手感:正常的茶叶手感干燥,泡开后叶片舒展完整。如果茶叶摸起来发潮,或者冲泡后叶片碎裂、变黏,那多半是受潮了。

只要掌握了这些小技巧,你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茶叶储存高手!

每一片来之不易的茶叶,都值得我们用心对待。好马配好鞍,好茶也需要配上好的“环境”。

存好茶,喝好茶,简简单的快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