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不建议存茶,那喝茶到什么阶段,才能存茶?答案来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刘备夺了汉中之后,命令关羽继续北上攻打樊城。

曹仁与其交战后大败,曹操闻讯,便又派出庞德迎敌。

关庞二人激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

回到营寨后,关平提醒关羽,说这刚出世的庞德初生牛犊不怕虎,不能掉以轻心。

经此提点,关羽略施巧计,最终战胜了庞德。

常见到一些初入茶圈的茶友,有时也如新生的牛犊一般,面对什么事都热情高涨。

听到别人谈论老白茶的药香、枣香,就心痒难耐,恨不得立刻买上几箱好茶存起来,憧憬着几年后收获惊喜。

这份热情固然值得肯定,但新手存茶,万万不可操之过急。

这不是泼冷水,而是经验之谈,存茶本身也有一定门槛的。

《2》

新茶友们,不是不能存茶,而是在新手时期存茶,风险太高。

一旦出错,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对茶叶的热情也会受到打击。

不建议新手存茶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新手喝茶,连自己的口味都无法确定。

笼统来说,茶叶分为六大类,绿茶的鲜爽、白茶的鲜醇、红茶的甘甜、普洱的醇厚,等等等等,已经琳琅满目。

更别说各大类下还有细分,每种茶叶的滋味都不同。

初入茶圈的新茶友,还处在探索阶段,今天觉得红茶甜润好喝,明天又被白茶的清鲜吸引。

如果在此时盲目存茶,未来却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口味,看着都发愁,更别提其中损失的成本和时间了。

当然,也别轻易听信他人的谗言。

某某山头的茶叶未来必涨价之类的言论,压根没有可信度,不建议跟风。

第二,存茶是需要耐心的技术活。

各种茶叶的特性、储存要求,都是需要提前了解并掌握的内容,新茶友的知识储备不够,存茶时就容易出错。

一点新手们不以为然的错误,都可能毁掉茶叶。

自以为精心照料,最后却功亏一篑的感觉可不好受。

《3》

那么,喝茶喝到什么阶段才能存茶呢?

当你已经喝了一段时间的茶,对茶叶有了基本的了解,对自己的喜好也有了清晰的认知,就可以开始尝试存茶了。

对茶叶和喜好有所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选到心仪的优质好茶。

当然,掌握正确的存茶方法也很重要。

六大茶类的储存方式,都围绕密封、干燥、避光、常温、无异味这五个词展开。

而三层包装法,是目前公认最稳妥的家庭存茶法。

包装茶叶时,最内层先用食品级铝袋将茶叶包裹好,尽量挤出空气,再将袋口封紧。

中间层用食品级塑料袋包装,方法与上一层类似。

最后,再用干净、厚实的五层瓦楞厚纸箱,将茶叶封装起来,提供坚实的保护。

包装好的茶叶,要按照原则存放在干燥、阴凉、无异味的环境中,并且隔墙离地至少10厘米。

墙壁和地面,往往是最容易聚集湿气的地方,将存茶箱与二者隔离开,才能防止湿气进入茶箱内部。

另外,也不能将茶叶存放在厨房、卫生间、阳台、地下室等等有异味、湿度大、光照强的地方。

《4》

存茶过程中,还有一些常见的误区,需要茶友们注意。

首先,存茶切忌频繁开箱检查。

很多茶友存茶后,总是心痒难耐,隔三差五都要打开箱子看看茶叶状态。

这种行为,对茶叶的储存和陈化可没有好处。

每次开箱,茶叶都会暴露在空气中,接触湿气和可能出现的异味,部分茶香也会随风散失。

久而久之,量变引起质变,茶叶的品质便会明显下降。

开箱检查的步骤,每半年进行一次即可,开箱时,也最好选择天气干燥的日子,检查完立刻重新密封。

至于开箱通风的说法,更是大错特错,茶友们不必理会。

其次,一些特殊的茶类,储存时可能需要“特殊对待”。

绿茶、清香型铁观音,这类不发酵、发酵程度低的茶叶,并不适合长期存放。

为了锁住它们的鲜味,必要时,可以将它们包装好,放进冰箱冷藏保存。

而白茶、黑茶这类需要后期转化,能越陈越香的茶类,就没必要一起进冰箱。

冰箱的低温,会破坏它们的陈化进程和品质。

所以,存茶不是简单把茶叶包装好,就能一劳永逸的,优质老茶的背后,往往凝聚着无数个日夜的心血。

《5》

存茶并不急于一时。

正处于新手阶段,不妨先多喝、多品、多学,尽情感受各种茶叶的风味。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茶叶知识储备和品位会逐步提升。

当真正弄清自己的喜好、对茶叶也有更深入的理解时,存茶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此时存下的茶,凝聚着对当下的热爱,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