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上一期分享后,这次再带你探索茶世界的5个新冷知识,从宋代文人雅趣到小众特色茶,每一个都藏着不为人知的趣味细节!
1. 宋代茶百戏:用茶汤作画的“流动丹青”
宋代文人圈曾流行一种叫“茶百戏”的技艺,又称分茶、水丹青——不用颜料,仅靠茶与水,通过注汤、茶勺搅动的物理手法,就能在茶汤表面“画”出文字、山水或花鸟图案。它依托宋代点茶法而生,可惜曾一度失传,直到2009年由章志峰先生复原。不过,茶汤这个“画纸”不持久,图案通常只能维持15分钟左右。2017年,这项雅致的技艺还被列入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 鸭屎香:名字越“土”,香气越雅

凤凰单丛里的“鸭屎香”,光听名字像“黑暗料理”,实际却是经典香型。名字的由来特别有意思:传说是茶农怕自家优质茶树被人偷挖,故意起了这个粗俗名字“藏拙”。它真实属于“杏仁香”型,冲泡后花香、果香浓郁,韵味悠长,如今早已成了茶圈热门的“网红茶”,反差感拉满。
3. 虫屎茶:不是“屎”,是虫酿的传统好茶
虫屎茶(也叫龙珠茶)主要产自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听着“重口”,实则是正经传统饮品。它不是真的“屎”,而是特定黑茶茶虫啃食茶叶后,排出的排泄物经过加工制成的。在民间,虫茶被认为能降暑消食、提神解渴,对痔疮、牙龈出血也有一定缓解作用,还含有丰富营养成分,是当地藏了多年的“宝贝茶”。

4. 琴鱼茶:泡在杯里会“游”的茶
安徽泾县的“琴鱼茶”,喝的时候能看到“鱼在杯中游”。制作时,会把当地特产的鲜活琴鱼,和茶叶、桂皮、茴香、糖盐等调料一起煮,煮熟后烘干。冲泡时,干琴鱼遇水会慢慢舒展,仿佛在茶汤里游动,特别生动。茶汤既有茶味,又带着淡淡的咸鲜与腥味,喝完还能把鱼干嚼着吃,一口茶一口鱼,趣味十足。
5. 六安瓜片:全世界唯一“无芽无梗”的茶
作为中国传统名茶,安徽皖西的六安瓜片有个独特点——它是全世界唯一只用单片叶子制成的茶。采摘时,茶农会特意去掉茶芽和茶梗,只留成熟叶片。也正因如此,它的口感比其他追求嫩芽的绿茶更浓郁醇厚,自成一派,在绿茶里格外有辨识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